阅读历史 |

693 方密之的不可能任务 叙州方密之 对……(2 / 3)

加入书签

双颊微红,瞧着比实际年龄还要年轻了几岁,这便是她意识到,自己可以借助与买活军的关系,极大地巩固、扩大手中的权力。而在她身旁不远,急切倾身听课的锦官城镇守太监童大珰,所想的自然也是怎么要把电线牵到锦官城去,方密之想不出有任何事情能阻止他的决定:有电报,京城的消息,先通过传音法螺,可在一日之内到达夷陵,再通过夷陵,立刻便能将电报发到白帝城、叙州、锦官城。也就是说,任何时候,京城的消息都只需要一日左右就能传到锦官城。而如果没有电报呢?消息到达白帝城之后,再由使者送去锦官城,一路上最少也要半个月的时间,锦官城什么时候,得到任何消息,都要比白帝城慢了半个月!光是一个水电站,一个电报线路,川中的□□势只怕就是要大变了,方密之对于原本的川中局势心中有数:土番不说了,只是观望渔利,白杆兵作为川中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于叙州、买地、敏朝之间,保持暧昧的中立,几面捞好处,受着敏朝的封赏,也听从调遣坐镇边境,止住土番的蠢蠢欲动,同时也和买军做生意,绝不阻碍叙州和买地的交通;除此之外,锦官城、渝州、巴州等地,多是对买地敬而远之,倒也不阻碍治下军民和买地往来流通。这种冷淡的态度,在今日之后必定会迎来极大的改变,各方势力当会争先恐后地和买地交好,只求在水电站和电线的铺设中,不要落后于他人!自古以来,盆地政治便是要比别处更极端一些,越是交通不便的地方,信息的流通就越是宝贵,方密之心道,“川蜀之外的地方,其实倒还好了,本身就习惯了传音法螺的存在,而且州县之间的交通也较为方便,只要有一地拥有电报机,周围四五日路程的城镇都能跟着受惠,那些地方的势力,对买地倒也不太依赖了。但川内便是不同,州县交通也极为依赖航运,枯水期靠一双脚实在难走,再加上此地受到京城的影响实在较弱,争相对买地献媚也在情理之中……有了,我要说服姑母,倒不妨双管齐下,不,三管齐下,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理由。”虽说这培训班中提到的东西,没有个五六年难以落地,只起到一个科普介绍的作用,但众人也还是听得津津有味,盼望不已,培训班开了五日,这一期学员也彼此趁机互相结交,方密之身为府试理科第一,也收到不少本地势力的示好。对于秦贞素这等级数的大人物来说,入了她的眼,语言勉励一番,结个善缘,再往方家送一份表礼,花费的钱财根本微乎其微,但对方家来说,意义就不同了,连日都收了川蜀响当当人物送来的厚礼,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财政,一下就宽裕了起来。光是表礼中的银镙子,加在一起就有二十多两了,又有童大珰听说方家家计艰难,随手送来的五十两银子,算上布料、笔墨纸砚等等,表礼都有百多两,足够姑侄两个宽宽裕裕地过上数年,再支付方密之进京赶考的费用了。自然了,如此一来,方密之瞒着姑母去参加府试乃至培训班的事情,也就自然败露,姑太太方仲贤不由大怒,将方密之好生训斥了一番,认为他这样做,实在辜负了凌老爷等长上的苦心。这也在方密之意料之中,他忙跪下苦苦分辩道,“姑母,考府试,是衙门安排,凡是年轻人都要读书,凡是读书都要考试,考试成绩好的,便要选拔去参加培训班——侄儿也没想到,随意做了做题,侥幸竟能考了第一,惹来了秦夫人等垂注。侄儿想着,秦夫人、童大珰,都还是朝廷的忠臣,虽说并非西林,但事急从权,也顾不得这些了。倘若能得了他们的青眼,将来说不定能设法辗转白帝城离蜀进京呢?”虽然现在阉党、西林党已经和解,太监不再是邪恶的代名词,但这也要分人,方密之的父亲是早期西林党,立场自然更为死硬,而且他父亲就是死在阉党手里,和阉党勾结的买活军,尚且为方仲贤深恨,更何况阉党了?因此,方密之不敢说去锦官城,只说和秦贞素结交,方仲贤面色才是稍缓,思前想后,也点头道,“也是无奈之举,如此倒也罢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此事你也不要四处吹嘘,免得闹到凌老爷面前,不好分说。”方密之见她居然高高抬起,轻轻落下,心中便是一定,暗道,“果然,姑母最怕的,还是离开故老照拂,我们姑侄二人无处存身,今日我既然在府试拿了第一,又得了大人物的赏识,便是和西林故党闹翻了,也不怕没有前程,她也就不再提什么族恨了。”自然了,只是暂且放下仇恨,这和放下仇买还是不同的。方密之也不着急行事,恭声应下之后,时不常也就和姑母提起自己在外的交际,说起自己却不过情面,为黄超等友人补习理科的事情,又屡屡谈及如今叙州、川中的风气变化,将买地兴修水利、疏通航道,且还要建水电站、电报站的事情,一一分次告诉方仲贤。又转达了自己和友人的议论,担忧道,“原本还以为巴中偏安一隅,便是买地席卷南方,此处尚可得些安宁,却不料这电报站一出,各方势力争相向买地靠拢,只怕此地也不再是安居之地了。还不如川外,交通要便利些,这里白杆兵把持航道,若是有变,把夔门一关,整个川中便是内外隔绝,想要出去都不容易。”这话实在不无道理,方仲贤面上也现出忧色,叹道,“局面败坏太快,令人猝不及防!如此看来,倒还不如回老家去,又或是在买地暂寓其身,至少买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