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80. 消失的村庄 山间.李谦之 要不要悄悄……(2 / 3)

加入书签

新和李谦之说笑了起来,还好奇地问他,为什么要问栈道的痕迹,两人一边聊天一边准备吃晚饭,山子还张罗着要拆一包快速面吃,却被李谦之制止了:他们是带了一提油纸包的快速面,还有一些干饼子,但一路上都以饼子为主,面是没有煮过的。李谦之是想着,这么好的东西,拿来传教不比说上百句废话来得强?山子那边没吭声,先还以为是舍得吃苦,现在李谦之懂得了,原来是想着给老家村里人留着。

看来,窝棚的异样,到底是影响到了山子的情绪,李谦之也很理解,关键现在天色已黑,怎么着急都得等明天清晨再赶路动身,急也没用。他道,“快速面山里可不敢吃,太香了,引来猴子怎么办?还是吃饼子吧,早点吃完早点睡,明早起来一看就知道了。”

山子也觉得有理,“也是,这附近还有花熊,刚才我好像闻到熊粪的味道了,这东西虽然温顺,但却也贪吃,若是闻了味儿过来,咱们还真不容易周旋。”

“你说的是黑白熊?那可是瑞兽,六姐都说了不许捕猎的。还以为都在巴中深山,没想到此处也有呢?”

“不多,但也听说过有几头经过,那东西能爬树,皮糙肉厚的,老猎人也不敢轻易招惹,不过他们是随着竹子迁徙,也不久留。”

这附近被选做窝棚,自然是因为周围有水源,山子去收集了一些泉水来,用明矾澄清了,再淘洗了陶罐,两人忙忙碌碌小一个时辰,终于把火升起来了,当下烧水吃饼子,围着灶台打扫出宿处来,又烧水要洗脚挑水泡,等明早再重新扎绑腿,一边忙活,一边心不在焉地闲聊着,山子又问李谦之为何要问栈道的遗痕,李谦之笑道,“那肯定是为了修路了,不然还有什么别的用处?痕迹还在,那就是古人已经选好路线了,直接就能连缀起来的,岂不是省却了勘察定线的功夫?”

山子是买活军的正丁,素质不可能差了,也是心里有事,一下才没反应过来,此时猛然醒悟,“是了!再是深山也没有不修路的道理——一般实在修不了路的,都会把人带到山下去,甚至连番族都不住在不通路的深山中了……”

在买地这点的确不假,仔细想想,人都不傻,哪怕是土番,让他下山去平地种田,过上买活军的活死人那样的日子,除了头人又有谁不愿意?买活军又不歧视土番,各种政策一视同仁,有下山的机会为什么不去?现在买地的人口越来越多,但山区人口反而是变少了,多为在官道周围聚居,不像是从前,哪怕是深山老林都有人住。那时候是人口多了,田地不够分,只好人随田走,哪里有田去哪里,先把肚子填饱再论其他。可现在,南洋占城港、鸡笼岛、吕宋岛,这三处新开辟了多少良田?只要敢闯,根本不用进山也是大把田种,收成好、产出多,更不必说种田之外那大把大把的工作岗位了。

“当然,从两湖道入蜀,水路正在疏通,但陆路也一定要修造的,这都不用六姐发话,是必然的事情。”

别看李谦之混不上买活军正丁,但毕竟也是知识教祭司,政治上的见识也是有的,山子也是豁然开朗,“是了,木栈道爱朽坏,过不得重物,自古以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我们买活军也不同别人——我们有药火呀!”

“就是这个理了,今儿我来的时候,走那一段路,我就寻思,其实可以就按石洞来定线,直接把那块的山壁炸出个凹槽来,硬生生地修一条路——再怎么说,那是石路啊,再给埋几根石柱子,水泥硬化一下,可不就比现在要好多了,就算再难爬,起码没有生命危险不是?”

李谦之絮絮叨叨,把自己心中的想头都给说出来了,还比划给山子看,“当时我下山去云县的时候,修路队就在我们那里的木栈道上勘测,说是比起修盘山道,这样直接炸开,做成个‘老虎嘴’的样式,还更省工省料,那都是几年前的事情,现在这个修路技术也早已成熟了吧?”

他这几句话,就勾勒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从木栈道变为石路,别看只是几段路数百米,对本地居民来说却是有太大的不同了!至少从此出行将不再是有生命危险的壮举,只要是当年的小伙子大姑娘,禁得住跋涉之苦,都拥有了出行的自由!山子的呼吸一下就粗重了起来,但很快又化为了一声叹息,他对这个话题也失去了兴致,“嗯……早点睡吧!明儿还得早起呢!”

李谦之能明白他的惦记,也跟着闭上了眼睛,不过,不论村子是否还安好,这条路其实倒都是必修的,衙门必须要维持一条通过三峡的陆路,以免水路被封锁之后,无法抵达锦官城,蜀中关起门来成一统,久攻难下……

不过,走陆路也绕不开剑门关,就不知道现在剑门关局势如何,那里的守将又做什么想法了,但有一点是极好的,或许可以避免硬仗,那就是衙门在叙州早已有了布局,这巴蜀是否可以不战而下、传檄而定,主要就看叙州衙门,这几年在蜀中发展得如何了……

灶台中烧过的草木灰,掏出来做了两人的铺垫,带来了融融暖意,在寒冷的山中,这份热源是十足宝贵的,跋涉了一日,又经过几番惊险,李谦之便是再想思考太多,也没了心力,转眼间沉沉睡去,也顾不得留心山子是否辗转反侧,久久未曾入眠。反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