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932.一日之内,万里寒暑(2 / 3)

加入书签

汉人说话不算话了……”

说敏朝给打的底子太差,真不是谢双瑶在撒气,就说乌拉尔山好了,谁能相信它在华夏也叫葱岭啊?要知道后世认为的葱岭一般都是帕米尔高原,这俩虽然都是高地,但在现实中那是真隔了老远,中间还有好些别的地形,把他们叠加在一起,叫成葱岭北干和南干,那谢双瑶只能这么理解:葱岭其实是一个名词,用来行动领域最西侧的山脉,按照这个逻辑,如果有朝一日黄贝勒打到欧罗巴,饮马泰晤士河,并且宣布臣服于华夏,为华夏百族的话,那也可以把苏格兰高原叫做葱岭……

这不扯吗!会有这种玄幻的命名,其实就是地理教育太稀缺了!搞得很多人在相关领域完全就在充满自信地胡说八道。谢双瑶不得不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来填补敏朝的瘸腿,比如说把后世地图进行重新勘误和定稿,甚至在很多时候只能参考老版本来制出新版地图——地图也有很多种,有地形图、行政区域图、道路图和一些特种资源地图,这其中矿产资源图,就算是到了现代那也是重要机密,别说通古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图了,就是国内的矿点,谢双瑶都拿不出完备地图来,只能是参照一些行政地图上的地名,还有大略标注的区域,让找矿队去勘察,寻找出适合现有技术条件开采的矿点来。

这是一个很艰苦的活儿,但又要比历史上好得多了,因为至少有个大概的方向,以及心中的坚信,凡是去找,都是知道可以找到的,这就要比漫无目的地在荒野中游荡要好得多了。至于说矿点找到了,是否能顺利开采,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把地图先确定下来——谢双瑶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来组织找矿队的,她给的奖金颇为丰厚,因为矿产的需求对买地来说是永远卡着脖子的一双大手,买地的内需可以说是非常旺盛,对种种商品的需求增长都是指数级别的,各方面的资源都必须得供应得上,不然,商品价格体系肯定会动荡不安,间接地影响到治安的稳定。所以他们一直是非常缺矿的,尤其是缺现有条件下能开采的矿产。

“本来,让人去通古斯找矿,只是有枣子没枣子打一杆子而已……”

的确,去通古斯画矿产资源图,这完全是给未来做的准备,谢双瑶对通古斯的矿产资源就没有看到过任何一版地图——那毕竟是罗刹国的地盘,这都是保密的,会公布出来的都是几句话而已,比如说,贝加尔湖底蕴藏了巨量的油气资源,这是公布过的。但有啥用……现在买地的技术水平,油井都建不起来,更别说水下采油了。再说,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一淡水资源体,谢双瑶就是疯了也不会在湖里搞开采的。

至于说通古斯的其他矿产,都是好东西,但也不急着开发,这都是给后世留的,按买地现有的疆域来说,她还是更情愿在南方找矿点,至不济,奴儿干都司境内开矿也行啊,说石油,又不是不知道哪有,大庆嘛——现在还是野地,但只要去找的话,肯定能找到,就不知道大庆的油田能不能满足手工提吊的条件了……

目前来说,买地对石油的需求还没到非常紧急的程度,这并不是因为石油不重要,而是因为买地没有自己掌握矿场,这就让他们心怀顾忌,不敢开出依靠石油的生产线,只能收买大食商人带来的石漆做实验:自古以来,人们对石油的特性就是有认识的,而且也有很多地方会自行流淌石油,或者开出井口,如提水一般打出来使用。

所以,现在也不是没有地方能产,只是产量都不大,而且这些小矿点很不巧都不在买地疆域之中而已。谢双瑶本来已经逐渐接受了缓缓发展石油工业,等什么时候技术可以堆到一个程度,能够搞出自喷井之后,再来大规模铺开这方面生产,可没想到,远方送来的一个消息,却让她的心思一下又不平静了起来。

“本来,只是下个闲棋,看看五年八年之后那边情况如何,再做决定来着。想着那么大的地儿,建新城市也不大,就和无人区发展似的,应该闹不出什么幺蛾子,但没想到,这哥萨克人跑得可真远……这也是我疏忽了,历史没学好,不知道这时候那边已经翻山来贝加尔湖了,还以为他们第一次越过乌拉尔山,占领通古斯是在几十年后,签尼布楚条约那会儿,且那时候通古斯几乎是无人区。”

这也算是谢双瑶一个难得的小疏忽了,她是知道这时候布里亚特鞑靼聚居在北海边的,这就和‘数十年后通古斯是无人区’的认识相矛盾了,但当时谢双瑶也没深想,就觉得可能是因为建州入关,华夏局势大变,布里亚特鞑靼也被整合过去了。毕竟不是历史专业的学生,而且罗刹历史相对冷门,了解得没那么透彻。

随着建州女金前往通古斯经略,情报渐渐丰富,谢双瑶才知道,这会儿乌拉尔山以东实际上还是有不少土著百姓的,并不是想象中那样荒无人烟,而且,罗刹国也已经对通古斯显示出了野心,派出的哥萨克骑兵装备更是豪华,说白了,如果没有火砲加持,现在建新的那些骑兵,装备儿科是抵挡不过的,就连开原的买地兵士,心里恐怕都有点打怵呢!

“本来觉得这世上除了白人以外就没人了,看来其实并非如此,是他们走到哪里杀到哪里,才在历史上生产出那么多空白来……罗刹人……也是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