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05 搅屎棍搅起来了 坎特伯雷大主教 期……(2 / 3)

加入书签

梵蒂冈了,却也彻底失去了半独立的超然。不得不揣摩国王的心意行事,如果不如国王的心意,再换一个就行了,要是和国王唱反调太过,那国王也不是不能考虑更改他的信仰嘛。“把信件和香水送去伦敦。”最终,大主教还是采取了微妙的行动策略,他派出自己的心腹侍从,把信件原封不动地送去了伦敦,抵达国王座前,并且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只留下了那本炼金术教材。“这里记载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我还要研究一段时间,并且试着把它翻译成国王能读懂的语言。”事实上,这话只是托词,因为国王和他父亲一样,精通拉丁文,并且喜好藏书。不过大主教断定国王不会计较这些小节,因为他正为了全面战争而烦心,在国王继位后不久,随着局势变化,以及执政者性格的改变,英国终于也被卷入了新教、旧教信奉者在大陆掀起的全面战争之中,再加上他的前两任生活习惯非常奢靡,以君主的标准,死时几乎可以算得上是穷困潦倒,国王一下就陷入了财政危机,不得不四处搞钱丰富自己的小金库,同时设法解决自己的威信问题——在国会不肯给他的宠臣战争拨款时,国王甚至也帮不上什么忙!这对于他的威信无疑是更大的损失!战事不利,财政危机,宗教各方对他都表达不满——新教失望于国王的背叛,旧教则失落于自己的地位没有得到回升,圣公会更是感到受了冷落,他们对国王十分忠诚——毕竟这是个在王室强力催化下诞生的教派,但国王却若即若离,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国教地位正在衰弱。一个骑墙派如果运气不好时,就会如同国王现在这样,受到所有人的讨厌,说实话,大主教对他也谈不上喜欢,但他更想在这个位置上干得久一些——如果局势再继续恶化下去的话,国王很可能对坎特伯雷的人事任免进行更改,以期改变现状,因为他实在是没有什么别的手段了。在这样的时候,西班牙的远东战略严重受挫……他们从远东贸易中获得的滚滚财源,是否会枯竭下来呢?对于实在是非常迫切地需要一点好消息的国王来说,无异于甘霖玉露,大主教认为这是神恩保佑,如果没有主的意志,这封信怎么会这样巧合地落入教会手中?他倒不认为这会改善国王和圣公会的关系,但是,不妨就让国王认为自己是他的幸运星好了。事实也的确如此,不是吗?来自伦敦的消息回复得非常快速,国王在信中对大主教大肆夸奖,同时,让主教大为吃惊的是,他出人意料地给了很慷慨的奖赏——国王的判断,和圣公会如出一辙,他认为这正是国家崛起的好时机,英国完全可以通过积极合作,在华夏获取新的财源——把生意做到东亚去!至于说买活军要求的条款,对于英国来说就犹如借花献佛,反正他们在非洲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殖民地,当然可以慷慨地予以配合。【如果能在谈判中固定下买活军对北美洲主权的承认,那就最好,但我认为在这点上不用多做强求,新大陆很大,容得下许多国家,而华夏自己就有广袤的大陆,他们似乎没有太充足的动机和航线图前往北美】他在信中如此叮嘱着大主教,因为国王准备委任一名特使,与圣公会的教士同行前往华夏,同时,让圣公会于东印度沿岸港口,以及非洲诸港都设立传教所,主要的目的是完成知识的传递——在这年头,最好的学者都在教会大学,学术上的事情找教会是没有错的,想要学会买活军教授的学问,并且翻译为英语传播,确实需要在沿岸建立起学术点,才能确保培养出一批可以回国形成学派的教士。当然,这也意味着国王放开了对圣公会在海外的传教限制,这可谓是最慷慨的回报了,他还赋予了圣公会传教士含糊的权力,【要遏制东印度公司宣称主权的爱好,他们曾声称对南部非洲的桌山港口拥有主权,还有在非洲的一个小岛,也被他们据为己有,不能让他们惹怒活跃的买活军……我给予你们监视和纠正的能力,如果你们能直接掌握和买活军安全贸易的渠道,那么,不妨来信告知。】国王对于东印度公司也存有戒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十几年前,去世的国王詹姆斯就曾经试图派出王室直属船队,打开东北亚的贸易通道,但非常可疑的是,第一次前往敏朝海域,他们就遇到了大规模的倭寇袭击,打那之后,詹姆斯国王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如今看来,国王又要用圣公会作为工具,去遏制东印度公司了。大主教对国王的盘算一清二楚,但却也欣然接受,宗教最畏惧的事就是不被当权者利用,那就意味着距离衰退不远了,对于圣公会来说,国王查理非常难得的投桃报李,给予圣公会令人满意的回报,他也会考虑在接下来的许多事件上更积极地支持国王。当然了,他更关切的事情国王还没谈到,大主教迫不及待地往下读信,很快,他的眉毛舒展开来,显然完全放下心了——国王在回信中谈到了宿敌法兰西。【当然,西班牙受到削弱,那么我们就更应该鼓动法兰西对通航互保表示反感了,我们已经完全体会到了黎塞留的勃勃野心,他渴望通过全面战争来证明,欧罗巴的霸主应该属于法国的波旁,而不是老掉牙的哈布斯堡,我们可不能让他们太轻松的如了意,应当要试着挑拨一下两国的关系,我也想看看,让那个可怜的移鼠教传教士吓得魂飞魄散的买活军,远征欧罗巴时的战争表现会是如何……】【我已经派出奸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