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822 輋人特产红薯粉 羊城港六慧 六慧发……(2 / 4)

加入书签

刻就沁出来了,这才开始吃咸菜——咸菜是輋人的方法,别家不会做的,有芋头、鲜姜、少少的笋子,再次才是萝卜黄瓜之类,还放了大量的辣椒、蒜头,吃在嘴里非常开胃,再配着浸透汤汁的蛋条,稀里哗啦,一大碗红薯粉不久就吃个精光。

但这还不算完,此时碗里还有滋味很足的残汤,漂浮着咸菜粒,正是下馒头的好物,有些工人从怀里掏出昨天的馒头,有些是现买的,或者泡着汤,或者吃几口配一口汤,总是要把汤里的咸菜都吃完了,汤也喝完了,打个饱嗝,这才算是满足的一顿。“走了啊!”

“大哥慢走!”

六慧手里片刻没停,收钱找钱、下粉条装碗,时不时还要把吃完了的脏碗收到大桶里,一会儿开市时间过了再洗,这会儿是没时间的,好在碗筷也是便宜,她一般都按碗筷数量来备料,差不多一早上能卖个两百多碗,卖完了收摊。晚上过不过来开市得看天气,若是下了雨,地上泥泞难行,她就不出来了,因为晚上生意没早上这样好,下雨了车子不好骑,倒不如在家好好休息,否则第二天一早没力气,反倒不划算了。

当然并非每家都要蛋、要咸菜,但一早上算下来,七八百文的生意是有得做的,这其中的利润不少——咸菜不算在内,几乎是不赚钱,因为要用盐、辣椒、蒜、姜,这些蔬菜都不便宜,还有竹笋,成本也比在老家高多了,这种卤咸菜在老家的风味其实更好一点,因为輋人住在山里,竹笋是四季都有的,就犹如不要钱一般,还非常鲜美,是咸菜的主要内容,但在养成这里,竹笋着实不便宜,若是完全不放,又不是那个味儿了,单单就买竹笋的价钱,都要把成本占满了,有时候六慧还微微亏损一些呢。

真正赚钱的,其实还在红薯粉上,这东西实在便宜,一斤也就五六文,在水里又很容易泡胀,两文钱一碗,净赚一文钱是有的,一早上这里就是两百多文了!便是六慧放得再多,这里的赚头再缩缩水,和咸菜的成本拉扯一下,一早上一百文那也是宽宽绰绰的。

还有一个讲究则在鸡蛋条上——这是六慧来到羊城之后,自己发现的。当然,鸡蛋不是什么便宜东西,两文钱一个,这是市面价格,若是上好的恐怕还要卖到两文五,在来羊城之前,六慧是搭着卖点煮鸡蛋,也卖茶叶蛋,这是她下山之后学着做的,基本就是平进平出,不赚钱,只是招徕个人气,免去食客自家煮的麻烦罢了。

可到了羊城之后,她去菜蔬大市场开眼界时,不经意就发现了商机:这样的大集散市场,只有羊城这样让人头晕目眩的大城市才有,大量的蔬菜和食材都在这里集散,很方便她们这些小食摊子和饭馆采买,当然鸡蛋也是一样——这样的话,就有大量裂缝、敲碎了的鸡蛋,用较低的价格出售。本来两文钱一枚的鸡蛋,受损了便是一文钱出售,而且是按蛋黄来算的,蛋清根本不算在内,也有称斤出售的,总下来价格都差不多,也就是一文钱一枚左右。

这样的便宜,怎么能不占呢?也就是这里不耐烦做零售生意,否则就算开设在城外,距离城内路途远,只怕百姓都要过来买了!六慧一买就是几百枚,回来自己处理一下,挑掉碎蛋壳,把蛋液打匀了,再加一点面粉,在锅里摊好切条,好大一蓬也只卖两文钱,实际上里头的赚头至少也有两成半到三成,一个早上算下来,抛开人工还有三轮车的成本不说,她这里两百文到三百文的赚头是有的,若是再出个晚市,一天下来,四五百文钱稳稳能赚得到呢!

一个月十几两银子的赚头!别说在山里的时候做梦也想不到,就算鼓足勇气,在买活军的安排下,进县城去读扫盲班,又因为渴望赚钱,便试着摆摊卖红薯粉时,她也做梦都没想到竟有这样的收入啊!六慧一开始在县城摆摊,一天也就是五十文钱的净利,她已经觉得非常高了!

五十文钱一日,什么事情做不了啊?甚至在县城买房开铺子都行啊!当然了,五十文那也是一开始,后来看她生意好,也有别人跟着来开,也用輋人红薯粉作为号召,那生意不免就被分薄了,收入也逐渐下降,不然,六慧都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来到羊城赚钱的勇气呢。

也是受到了收入下降的刺激,再加上后来她汉话逐渐会说了,胆气也作养得茁壮起来,又收到了她朋友爱狗欢的鼓励,便是想着,哪怕收入一样,走得远一点,到州城去见见世面倒也不错——就这样,她和自家兄弟一起去了敬州,在敬州把輋人红薯粉的招牌给打了起来。恰好,敬州的工地也很多,她兄弟便去工地干活,六慧在工地边上摆个小摊子,倒也不怕被欺负了去,姐弟两个还能有个照应,不至于都指着一门生意赚钱,家里人也更放心些。

敬州的生意,比县城就要好做一些了,主要体现在油盐酱醋这些调味料价格的下降,六慧在这里学会了用海带来熬高汤——那时候她还不怎么认识汉字,是爱狗欢写信寄来了食谱,说这是报纸上写的烹饪秘诀,还随信附了海带的样品来,叫六慧知道这东西和猪骨一起能熬味道很鲜美的汤底,足以取代在敬州价格上涨的竹笋。

敬州的确有海带干卖,而且因为销路不广,价格很便宜,在六慧的观察中,当地的小食摊贩,知识水平都和她差不多,识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