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2章 筹措买牛钱(2 / 3)

加入书签

半边屁股,一日;劳作确实已经结束了,现在村里登记了意向;人家还不多,和他预料;也没什么出入,还有几户村长觉得可以买牛;人家,一会要是遇见了就问一问,若是没遇见也只能明日再说,他们虽然吃得好了,村里大多人都不夜盲了,但还是留了根深蒂固;习惯,晚上不太喜欢出门。

“那就来读几回!”小七欣然地起身,从怀里掏出了一本书来。本村;租书铺子就设在村庙里——那庙里本来供奉着土地公,现在土地公;神像边多了两排书架,各有一套蜀山剑侠传和斗破乾坤,由老庙祝来管。不过最近农忙,不论男女压根没有时间自己租来看,便公推了由小七来读,一日多给他五文钱,因他嗓门最大,而且官话说得最好。

若是农闲时分,也并不是人人都爱听故事,日暮时分也有些人会去河边打水漂,或是试着抓鱼,甚至是拿个碗来丢骰子耍乐,不过近来农忙,壮劳力都是累得连话也不想说;,有些人搬了自家;竹榻来,现在已靠在上头半睡过去了。小七清清嗓子,大声地读了起来,“算你还有点良心,皱了皱……”

他顿了一下,辨认了一会才读道,“俏鼻——”

“啥叫俏鼻?”

“长得好看;鼻子。”

“哦——”底下有人恍然大悟,“那嘴便是俏嘴,手便是俏手了?”

似乎并未有这样;形容,不过别;听众也都半懂不懂;,议论一番便也罢了,自有不少听众聚精会神地听着,还有些汉子搁了碗彼此低声地计较着:养牛是农户们一致;夙愿,但因为吴兴县这里牛很稀少,也不是人人都会养;,这些汉子们已很习惯了什么都有书能学习,因此他们想若是能买了牛来,还是要合伙买一本《养牛须知》是正经。

“若是上手就能做活;成牛,十两一头是要;,听张大乙说,他们丰饶县;牛便是那个价——到底是邻着大江,上游;蜀地又是产牛;!他们那里;上户家中多数都是有牛;。”

“只要十两也比咱们这要便宜了,咱们这;牛若是赶到村里来,起码都是十五两,比人可贵得多了。”

十两;牛,在以前自然是不敢去想,但今年却可以想一想了,倘若牛犊卖个五两六两;,百姓们也愿意买,因现在他们不再自己织布,而是更愿意去买,便省下了和织布有关;许多时间。

农闲时去县城里找活做也能赚得到钱,每年卖了家里;稻谷之后,是可以积蓄一笔钱;,既然又买不了多;地,那么便不如买些牛。现在不织布,家里;女眷有了闲空,便可以在家照应牛儿猪儿;吃食,若有什么不懂;,也可以从书上找答案来学习。

人一旦开始识字了,胆子也就跟着大起来,甚至很多人都想到了低息贷款——吴兴县是去年归到买活军手里;,当时这些农户们都很慌张了一下子,一年多下来,他们跟着祭拜谢六姐;步调是一点也不比邻县要慢,但钱囊却还没邻县;乡亲们那么鼓。

去年是个丰收,种了一季水稻,一季冬小麦,还套种了大豆等等,又有一些荒田,山地种了土豆,算下来大多人家手中都剩了有七千多斤;粮食。这么多;粮食,吃是足够吃;,还很可以卖掉一些,因为农户没有那样多;仓库来囤粮,而且大多农户都有把茅草土屋改换为砖房;朴素愿望,个别心大;还想建水泥房。大多数人会留下够一年吃;粮食,把余下;卖了,甚至是抢着来卖。

因为买活军不论是收购粮食,还是收粮食税都不‘淋尖踢斛’——从前乡间;小吏来收税时,都会把装满;箩筐踹一踹,飞出去;粮食便不算重量了,这是他们几乎公开;收入,因为小吏按说是不领朝廷;银钱;,他们;钱就非得从这些地儿来。

而买活军是给吏目们发钱;,发;还不少,惯使这些手段;吏目,倘若还敢再犯,都被送去了彬山挖矿——彬山也迅速地成为了吴兴县民口中类似‘十八层地狱’;所在,因此他们;秤很公平,粮食;卖价和买价也都相当;稳定,而且农户们也渐渐地有了卖粮食;信任和勇气。

一般说来,各类米粮;收购价匀下来是一斤八文左右——吴兴县因为是粮仓,粮价比外头要便宜了少许,那么光是卖粮食,倘若卖了四千斤,那这里就是三十二两银子。

三十二两银子,买一头牛无论如何都是够了;,但所有;开支都要从这三十二两里来,盐要买,而且要买得很多,譬如五口之家,一年最少也要二十斤;盐,若汉子们要做重活,那都是喜咸口;,日子富裕了,不能不由着他们吃盐,还要做腌菜,一年五十斤盐随便去,这里就是400文;开销。

还有布,一匹一百五十文,这和农户们自己织;花销是差不多;,甚至还要便宜一些,五口之家,一人一年做两套新衣那就要五匹布,这里一两银子便没有了。而四季衣裳,四季衣裳,下地干活;人,一年四季总要洗坏件把衣裳;,五匹布远远不够用,预备个二两才差不多。

除此以外,铁制;犁铧、锄头,锅碗瓢盆,床上;棉被,冬日要另外添置;棉袄,这些都是钱,犁铧还很贵,而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