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4章 关于周报头版头条的标题太长这件事(上)(2 / 3)

加入书签

可以得到豁免,若是无用之辈,则一并送去矿山服刑。

若是本就违反了敏朝《大诰》,敏朝衙门却并未追究的案情呢,‘若经苦主告发查明,予以办理’,‘受理地不限于本地’。

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是害怕众人迷惑,文章中举例说明:某甲因借了地主某乙的高息印子钱(违反了《大诰》的规定),田地被某乙吞并,妻女被某乙霸占为奴,自己被地主殴打后驱走,告状无门,沦为流民之后,辗转来到买活军治下,并且通过考试,成为了买活军麾下的活死人——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买活军对于无用的人,是不屑于打交道的——某甲对于某乙的行为,耿耿于怀,于是前往衙门‘备案’,把某乙违反《大诰》的行为登记。

过了数年之后,买活军占领了某甲的家乡,开始清算罪行,于是某甲前往衙门,督促查档,并且找到了三名以上不同出身的证人来证明此事,某乙之罪便得到认定,因其尚有强.奸罪、虐待罪、故意伤人罪等,数罪并罚,直接处死。

而某乙之子有三,女有二,其成年长子,明知父亲罪行不能阻止,且有帮凶举动,为一等重罪,投入矿山,年限为此人岁数,而且不得减刑超过三分之一。次子虽然也成年,但一直游学在外,对于家里的事项并未参与,二等罪行,投入矿山,年限为岁数减半;三子没有成年,且年幼无知,对家里事情毫不了解,但也享用了某乙的钱财,因此,视为三等罪行,时年七岁,比买活军这里幼童-孩童的分野大了两岁,于是劳动改造教养一年之后,送入孤儿院中生活。

其女等同处理,因二女均未参与家外之事,长女已经成婚离家数年,所以以离家年数为限,按三等罪行的办法,五岁到十三岁之间是八年,劳动改造四年即可,减刑可以达到两年,同时长女裹了长足,在劳动改造中,买活军还为她定做了矫正鞋,并且教她认字学习——只要没有立刻处死,劳动改造中的罪犯,都可以向买活军证明其是有用之人,有用之人得以减刑,甚至获得优待,完全不予处刑,都是有可能的事。

如果某甲当场就被殴死,但他有个好友某丁目睹此事,耿耿于怀,成为流民之后往买活军衙门备案,会是如何呢?也是一样,只要‘知不法事’,完成备案、督促、寻证三个环节,买活军都予以处理。若是某丁在本地务农,于买活军入主以后前往告发,结果也是一样。文章中对此做了总结,【总之,从今日起,本地一手遮天的大老爷们就要小心了。】

【不要以为斩草除根,便可高枕无忧,须知道天地之间,自有一股正气,深藏于百姓心底,冥冥之中,更有万民目光,幽幽凝视,你们行事的证据,或许就藏在邻居眼中,行不法之事时,除非你能杀掉所有沾边知情之人,否则将来买活军入主之日,便是你等阖家落马之时,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到了时候,有冤的申冤,有仇的报仇,除非尔等永远生活在买活军法治之外,否则阖家世代,总有你们遭受报应之日!】

阖家世代,不死不休!

延平郡王看完正版全篇,已是浑身发抖,几乎要滑落到桌椅下头,放眼望去,只见那侍者手托木盘,在宾客中四处游走,上头的报纸已是少了一多半,不知多少衣着光鲜的大老爷,用完了点心,一边使竹签叉着黄瓜吃,一边惬意地抖开报纸细看起来——又有许多人,顾盼之间,眼神无意掠过延平郡王,哪怕只是稍触即离,也叫他如筛糠一般,触一下跳一下,抖得越发厉害了。

这是都看过报纸了,来看他的热闹那!

——他可还在买活军的使馆里,什么扭送衙门,他这是自己把自己送上门了啊!

延平郡王想到这里,怕得坐都坐不稳了,从沙发上直直滑落了下去,在地上扭动了几下子,连滚带爬这才翻过身来,忙使报纸遮了脸,向外疾走而去,见三公子回过身来,似乎是要叫他,更是双腿打战,不顾一切,先出了使馆,这才大松了一口气,忙找了自己的车夫过来,一叠声叫他回了院子,道,“快去把世子给我叫回来!”

他今日去使馆逍遥快活了,世子也不是没有应酬,原是应承了一个富家翁,去吃他家的喜酒,都是在买活军处吃过苦的人,很有职业精神,便是车夫寻了过去,也还是等酒过三巡方才起身告辞,回到家中,散开了衣襟解了解酒气,又洗了一把脸,这才去见父亲。因心情不错,进了门笑道,“尊翁,本不该在使馆高乐么,如何这样早就返家了?”

话音未落,劈头盖脸早着了郡王一个巴掌,一卷报纸跟着扔了过来,延平郡王指着他骂道,“孽障!你造的孽,如今带累了老子——你还乐呢?也不看看报纸上都说了你什么!你那点子□□里的丑事,如今天下人都知晓了,逼.奸父婢未遂,造下的孽,如今都有了报应!”

世子被父亲说得一头雾水,也是有了些酒,竟不知道延平郡王说的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也不敢和父亲顶嘴,闻言只茫然接过报纸,抖开了细看——才是看到未某某这个名字时,面色就是一变:延平郡王是个风流种,后院美女如云,世子的弟妹有几十人之多,实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