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7章 白面包!白面包!(上)(2 / 3)

加入书签

学业。

“会说南洋话的华人倒是很多的。”莫祈平他们曾去过南洋,对于现在报纸上的热点是很能和老师聊一聊的,这会儿已经是下课时间了——分数公布完了,学生们自然知道自己是要留班还是可以去进修下一阶段的课程,因此,老师的时间是很充裕的,莫祈平提议请他去校外吃顿海鲜,老师犹豫了一下还是含笑拒绝了。

“师道尊严!”他对两个洋人说,“本该是我来请你们吃,但我确实囊中羞涩——刚凑钱买了一套房,现在一屁股的债,既然还不起情,那我还是老实吃食堂去吧。”

于是莫祈平和保禄就跟老师一起去吃食堂,他们是很热衷于在云县这里结交朋友的,由于他们成绩优异,而且绝口不提传教的事情,不像是一般的传教士那样惹人讨厌,所以半年间已经有了自己的交际圈子,认识了不少洋番通译——徐子先大人也介绍了一些曾经的教友给他们认识,不过现在大家不太说信仰的事情了,一个个都在努力的学习,莫祈平还和使团的孙初阳大人一起上过算学提高班,这个是私人开设,精讲数学的收费补习班。

算学这一块,他和保禄的成绩是很不错的,因为他们从小就被家庭教师教过不少,打下了很扎实的基础,但除此之外,语文、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学科吸引了莫祈平近乎所有注意力,原本他也得到了扫盲班和初级班的教材,但是,自学汉语教材,总没有听人上课来得生动有趣。

而且,在云县人们还可以做化学实验——莫祈平和所有传教人士一样,对神奇的化学试验非常着迷,这在宗教里可以不叫做化学,叫做神迹制造法,而且他很快也得知,在华夏,有些化学知识也确实是江湖骗子的把戏:这种时候,两个弗朗机人就会心地笑起来了,他们感觉到虽然隔了千山万水,有不同的肤色和长相,但是华夏和西洋之间也有许多东西是完全一样的。

“听说云县食堂是整个云县最好的饭店。”

既然说到吃食,当然免不得谈到云县的县衙食堂了,正是饭点,三个人进食堂时门口已排了长龙,有许多小食量的学生便选择去门外的打包窗口,现在云县这里一份饭两人吃的情形,比以前要少见了,有人在打包时还会专门吩咐一句——“少饭,多了浪费。”

这些多数都是在云县好几年的学生,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家里的境况要比从前好得多了,或者大家都有工作,或者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手里又宽绰。不再需要打一份饭,回去把那几块炒蛋均匀的分给孩子们,自己吃些炒蛋的汤汁浸润到的米饭——只要是肯干的人家,在云县这里老老实实地卖上一段时间的力气,家里又没有病人,这样的家庭就不用往嘴里抠钱抠得太狠了,也不必占这点食堂的便宜。

“你的饭能给我些吗?”

也有些学生细声而羞涩地询问着要少饭的同学——刚来云县,一穷二白,能省则省,现在天气凉下来了,食堂这里的白米饭,加了同学的赠予,拿回去可以再吃个两餐没有问题,这样一日三餐就都有了着落,等于五文钱管了一天的饭食,住宿上再花个五文钱,按最低一日二十五文算,就能存下十五文,一个月能存上四百多文呢!

莫祈平和保禄当然不必如此了,他们做通译的收入是很丰厚的,只要能和海贸沾边,又是稀缺人才,一个月五两十两银子是轻轻松松的,因为他们是按一单生意来结算,有基本的酬劳,如果服务得好,东西方的老板也会包红包,给小费,回头客带回头客,若是肯舍得来上课的时间,一个月二十两银子怕不是都赚得。

当然,这两个小贵族还是有些眼界的,他们的见识不止于此,学习是现阶段的重点,而且是最赚钱的事——这些都是黄金也换不回来的知识啊!有什么东西能宝贵得过知识吗?钱?知识就是源源不绝的财富!

一个月,一个人能收入五千块钱的话,在云县就已经可以生活得非常好了,如果能赚一万元,那他过的简直就是天堂一样的日子,莫祈平和保禄只有两个人,但是他们租了一套加装了抽水马桶的小院子,还花两千多元重新雇佣了张妈夫妇——张妈他们来到买活军这里以后,就自动失去了奴隶的身份,现在莫祈平要给张妈开工资,管她吃住,还要给她和老张交人头费,他和保禄自己也要交,因为通译是自由职业,并不是衙门给他们安排的事情。

即便是如此,他们也还剩下一万多元可以花销那,由于他们并不打算买房,手头简直松快极了,莫祈平先买了许多书——买活军的书实在是太便宜啦!他什么都买,甚至连《增广贤文》、《鸳鸯错全本》、《何赛花巧种田全本》都买了回来,也不管自己能不能看懂。

其次便买药,千金丸、养生丸、龙虎人丹、清凉油,什么成药只要有出他就大量买入,并且做笔记进行详细的注解和研究,莫祈平认为千金丸是天才的发明,他本人在一次风寒感冒之后,有晨起作呕的毛病,连续含服千金丸若干天后,自然痊愈,再也没有犯过。而且夏天的时候,清凉油兑水这比卖得很昂贵的花露水还要清凉。

花露水当然也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