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1章 犯华夏者下场如此(2 / 3)

加入书签

城战,前前后后没有几个月都算是短的,即便最后攻方取胜,入城后收拾首尾也要小半个月,期间人们是无法正常工作的,也会有很多人因为没饭吃而不得不各显神通,城中会有一段非常混乱的时间,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但是,在买活军这里,事情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买活军用三天时间就将整个城市犁了两遍,缴获了成筐的财宝,没有一个妇女被强.奸,一个孩童被杀死,所有的杀戮都在秩序中进行,这反而是比屠城更可怕的事情,任何一个华人,心中不由得都浮现了一个想法:弗朗机人好意思叫自己无敌舰队吗?这才是真正的无敌军队吧?

有这样可怕的纪律性,这样强大的战斗力,还有岛船、仙飞上使,有射程远、火力强、机动性更好的火铳和火砲……这样的军队,是不是要比鞑靼人的骑兵更加可怕,他们走到哪里,是不是就能把谢六姐的意志传播到哪里?

拥有这样一支军队,谁能与谢六姐为敌?!

涧内的华人中,已然兴起了加入军队的风潮,人们怀着无限的热情想要参军,即便被暂时婉拒,也是热情不减,他们放下一切顾虑和计较,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美尼勒城的重建中——不屠城,不烧杀掳掠,买活军清扫完城区的第二天,就宣布了他们的计划:他们倒是立刻就要搞起建设,要建起码头来了!

果然和传闻中一样,是个修造建筑的狂人……此外,还发疯一样的喜欢给人上课,华人们很快被‘编户齐民’,拥有了自己的身份凭证,随后,船上下来了一批新兵丁,全是老师——扫盲班开起来了,买活军不但雇佣华人们来给他们做工,而且立刻就要给他们上课,他们是容不得一个睁眼瞎存在的。

涧内的华人中,识字的一向相当的少,私塾老师在涧内是受到极大尊崇的,如果他们能识字,那倒也不用下南洋来挣生活了,但是,华夏的传统如此,不识字的人,不会因此鄙薄知识的重要,扫盲班的开设让他们欢欣鼓舞,哪怕他们对自己的信心不足,却也在晚上回家休息时,恐吓着自己的儿女,“我们怕是不成了,一辈子卖力气的命,你们可好好学!不要钱的课都还上不好,你就等着吃笋烧肉!”

涧内是城内唯一一个没被战火波及的地方,但是,城内的生产活动也暂停了,不论原是大商户、匠人、小生意人,现在都解下衣衫,挽起裤脚,卖力地去做挑夫——把粮食、水泥挑上岸。去做通译——为买活军约束俘虏们,建设俘虏营。

去做城头工——清理战争的余痕,平整土地,准备建设新的码头,当然也少不了码头上的防御工事……此外,他们还戴上口罩,指挥着黑人奴兵们一起,在城外架起火堆烧尸,一具具光脱脱好像白条鱼一样的无头躯体被投入火堆之中,城外传来的黑烟直冲云霄,一股带着焦糊味的肉香传遍了全城,涧内的华人们这几天都自发的吃素,他们闻到荤腥的味道有点想呕吐。

被烧毁的是尸身,头颅则被割了下来,经过买活军的主持简单用石灰水硝制,华人们中最胆大的那些参与其中,而弗朗机俘虏中,身份被确认是商人、文书这些文职的,逃过一死,但是他们也有工作,那就是挑着担子,把这些败军的头颅运到城外的一座小山丘顶端,在那里垒起高塔——人头浮屠,汉人们也叫它‘京观’。

一万人的京观,需要木架进行加固,是不可能全靠自己堆成的,木匠们被找了出来,在山顶敲敲打打,一层层空心木台很快被搭了起来,人头被倒进中间,填充空洞,周围的木台也很快被摆满,小山丘因此瞬间长高了十几米,哪怕距离王城还有几里路,都可以在丛林中见到这座高耸的京观。

在京观下方,有一面一人多高的石碑,石匠们用一种仙器在上头快速地镌刻着文字,速度比普通的石匠要快得多了。涧内的华人好奇地请教买活军的士兵,“上头都说了什么?正面那几个大字?”

正面只有六个大字,含义并不深奥,非常的口语化,是【我看谁敢排华】,‘我看谁敢排华’碑的背面,则记载了这一次复仇行动的始末,从二十年前的屠杀说起,统计了华人的伤亡,记载了这一次弗朗机人尸首的数量,它用汉语、拼音、弗朗机语三种文字组成,所以这块碑必须做得很大,它是买活军从鸡笼岛运来的——吕宋一时半会还找不到这么好的石材呢!

半个月后,买活军的工程,有些已经走上正规,开了个头,有些则接近尾声,高高的京观化成了城外的一道黑影,那上头终日有鸟兽徘徊,石碑也立了起来,在石碑一边,竖起了一根高高的旗杆,垂挂着鲜红的长幅,传递华人的声音,【犯华夏者下场如此!】

在城内,贫民窟被拆得差不多了,原址建成了规模庞大的俘虏营——美尼勒城的俘虏还是为数不少的,这些俘虏也必须要上扫盲班,必须要为谢六姐做活,他们能不能像壕镜的俘虏一样,有被释放自由的一天,目前还无人知道。

马丽雅修女就是在这样的时候,乘着小舢板,和她的同僚兼领导莫祈平一起,挽着裤腿,拎着鞋子走上沙滩,来到美尼勒城的,他们眺望着天边的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