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74章 容妃失踪(2 / 4)

加入书签

若走了可不好寻了!”

说着便示意翠儿找件棉斗篷出来,“去取你的,最朴素的,别叫外人瞧出咱们的身份!”

说实话,这也是如今棉衣流行了,否则要找些不露馅的衣服可真不容易,有份随着良妃到此的大宫女,自然穿的都是主子赏的衣裳,绫罗绸缎在民间难得,在宫中可不值钱。翠儿慌得手脚发软,取了两件斗篷来都不好,还是小福子机灵,飞奔回自己下处去,取了一件自个儿穿的薄棉斗篷并风帽,道,“娘娘快,把头发打散了梳个道士髻,藏在风帽里,瞧着便是个小中人了!”

还是他能体察上意,翠儿忙抖着手给王良妃梳了头,换了衣裳,王良妃蹬了一双皮靴,和小福子两人顶着透心的冷气出屋,她刚才还犹豫于要不要出院子去看看买活军发煤的步骤,这会儿限于情势,出府反而根本不算是什么事了。

眼看着小福子开内锁取了门闩,她一步踏出去,扫视着遍布雪泥的狭窄巷道,虽然这风景毫无特别,但心中异样的感觉还是一闪而逝,小福子闪身出来,把锁头拿到外面挂好锁好,王良妃和他互相搀扶着,在湿滑的雪泥上艰难前行,每一步走出见到的仿佛都是一个新天地,陌生却又那样熟悉——

她入宫也不过三四年,家中原本小户,这样的街景,本来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了,可不知为何,四年后再出来此处,又感到一切都是这样的陌生,长久的幽居,似乎让她潜意识中已经认定了外头全是潜在的危险,每一步都是那样的危机四伏,每一声市井的喊叫,都是那样的不怀好意。

“女娘做工好不好?”

前几日也听到的大嗓门女娘,又在高声亮嗓子了,王良妃跟在小福子身后走到巷头,便见到大街这一段围满了人,还有不少穿着补丁衣裳的人家正在排队,周围围着的则是看热闹的,都是笑着议论道,“卫妮儿这一冬天,嗓门是越来越大了!”

“木头媳妇也是练出来了,瞧着落落大方的样儿,真是这个——”王良妃瞥了一眼,比的是大拇指。“不愧是大汉将军家,世袭百户的虎媳妇!”

“今日谢七姐来,怎么不得多卖几分力气?那我说,咱们也帮着喊一喊,没准谢七姐听了一高兴,本来是五日一发煤,现在就是三日一发煤了……”

难怪皇爷要筹措着发煤,这才发了多久,民心就已经如此了么?王良妃把风帽拉到眉毛上,左顾右盼只是乱看,他们两人穿着靓丽——虽然是棉斗篷,还不是皮的,但没有补丁,瞧着也厚实,这一看就不是来领煤的人家,因此众人虽然也好奇地探看他们,却都没有出言攀谈,反而让了个道让他们过去,隐约还能听见指点,‘中人……来买早点的……刚搬走没多久又搬来了……’

街面里人群中央,是个梳着大辫子,穿着厚棉袄、大罩衫,浑身鼓鼓囊囊,包着头满脸煤灰的年轻女娘,一张脸只有牙齿是白的,可在这寒冬腊月中,她笑容爽朗如春风拂面,瞧着就让人心里喜欢,这应该就是卫妮儿了,卫妮儿叉着腰正说话,身边还站了三两个女娘,一个大约就是木头媳妇,正在记账,另一个身材壮实高挑,也是满脸黑灰,包着头的棉袄姑娘,手里轻飘飘的提着一杆大秤,正在秤煤,仿佛那几十斤的重量也不算什么,王良妃定睛看了几眼,不是谢七姐又是谁?

没想到她还真放下身段来发煤了!平时出入宫闱时,也是个最体面的小姑娘,今日包了头来干粗活,也是这样认认真真……

“都别瞅七姐了,来领煤罢,七姐前些日子在别处吆喝得嗓子哑了,现在还说不了话,今日她不喊,咱们便喊得大声点,大家说,成不成?”

卫妮儿的声音在寒风中也显得中气十足,众人闻言,都发出善意的哄笑声,有人喊道,“成、成!”虽然是寒冬腊月,有得是挨饿受冻的人家,但此处的气氛却仍旧是喜气洋洋,队伍里还有个满脸泥灰的半大少年扯着脖子,杀鸡杀鸭般喊道,“中呢,中呢!”

王良妃几乎是目瞪口呆地望着这一幕,她心中仿佛被敲了响锣一般,只觉得每一声‘女娘做工好’,似乎都喊到了心里,引起了莫名的震动,叫她的世界从此都异样了一丝,这是无论怎么自我说服、自我宽慰自我开解都无法漠视的心潮。

这些百姓们,他们烧不起暖房,甚至明日的饭食还都不知在哪里,但在这一刻,他们拥有王良妃极其匮乏的东西——对现状的满足,还有对未来的期冀。而他们也并没有王良妃始终无法摆脱,无法用锦衣玉食来冲淡的情绪,那就是如影随形的,对于莫测天威的焦虑和畏惧。

她的眼神,不自主地在这些脏兮兮却又十分快活的面孔上游弋着,卫妮儿、谢七姐、木头媳妇……王良妃晕乎乎地,几乎要直接走上前去了,却又被几个大汉逼停了脚步,其中一个拧眉说道,“哪儿来的小瘪三,快边儿去!这不是你能撒野的地方!”

“哎,人家也是规规矩矩的装扮,怕是想上前瞧个新鲜。”一道有些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又一个大汉从人堆里挤了出来,“不过这儿发煤灰大,您还是绕着走几步,别脏了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