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7章 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2 / 4)

加入书签

来最多也就是十几两银子——不算是多的!完全可接受!

因此,他对孟宽等特进士,还是相当满意的,只分一枚枚的鸡子儿,别看这是小节,恰是他们清廉又会做官的表现,如此就不容易被拿住账目上的缺漏,否则军需上若出问题,特科派可就丢脸了。可见这特进士虽然于老式科举上提不起来,譬如这孟宽,原也不过是个老童生,但却着实并不意味着其人便不是什么能吏了。

“味道不错!”

他便笑着夸赞了几句,算是给孟宽一点儿甜头,将来出门办事腰杆也挺得直些,又点刘克静的名,问道,“克静,你是去过买地的,也曾和黄千户往来,托他的面子,去买军的军营里‘考察’过,依你所见,单就食堂来论,咱们双方还差了多少?”

不等刘克静回话,又道,“扎实说,不要虚言,差距必然还是存在的,断无三两个月便追上的道理,要直视己过,才有赶上的可能。”

刘克静面上顿时浮现出对田任丘的钦佩来——这样发自肺腑的赞叹,比什么马屁都让人束缚,田任丘也不免微微一笑,明白刘克静等人此时的想法:为上的挑下属,做下属的,自然也希望能遇到伯乐,如他这般通情达理,敢于重用新人,挑起担子的上官,只怕刘克静等人也是觉得难遇。

“大人果然心胸宽阔,眼光长远!”

果然,虽然田任丘再三声明,自己不喜奉承,但刘克静还是情不自禁地颂扬了他一番,把田任丘说得嘴角上翘,矜持地把手往下按了几按,方才细数起双方的差距,“第一个还是兵丁的纪律,属下出使买地期间,见过的食堂、饭铺不少,若说插队、乱排的也有,但那都是私家饭铺,凡是公家食堂,均是排队就食,无有丝毫例外的,便是主官,最多也就是派勤务员来排队打饭,自己不亲自排队而已,若说插队,那是绝没有的事情。”

“这是公家食堂,往往还热闹几分,若是军队的食堂,更进一步,排队时也只是低声交谈,绝不大说大笑,更没有隔远了高声谈笑,甚至是互相挑衅,上火斗殴的事情,大家都是按班级分组坐好,吃了自行收拾餐具,桌面不留丝毫厨余,听介绍,有时还自己洗饭盒,也是珍惜异常,活儿做得很好,绝不会粗手粗脚,因此生出损耗来。”

听着刘克静的介绍,别说田任丘了,就是他那一众亲卫,面色都忍不住凝重起来,许多人不由自主地放下了原本蹬在凳子上的脚,坐直了身子,显出了些许局促来:刘克静的描述中,所透露的买地军队的纪律性,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可以这么说,休说是现在的敏军了,便是敏军的全盛时期,只怕也没有这样的行止都在严厉规矩内的队伍!

“这是人的不同,在吃食上,我军身在北方,物产到底是不如在南方丰富些,主食的种类比之要少,买军食堂一顿一般能供两个汤——一个带荤腥的骨头汤,再一个沥米饭出的米汤,我们这里大米精贵,却是没有。”

骨头汤这个主意,还是刘克静出的,本就是学的买地,这米汤北方不能供,倒也的确是因为大米不便宜,北面这里,除了个别产稻谷的地方之外,大面上饮食还是以麦、稷(高粱)、黍(黄米)、粟(小米)、糜子(不粘的黄米)为主,现在又多了土豆、玉米、红薯三种,这是跟了买活军的叫法,按北方人的习惯,迟早都会给起出单字来。

在北方,谷子指的多是麦以外的其余作物,而不是稻米,稻米是相当晚近且偏于南方的作物了,只是因为太好吃,这才迅速地取代了黄米、小米等等,成为了‘米’这个字的代表,别的作物反而要各以定语黄、小去修饰了。而在这些本地的作物中,很显然麦的地位是最高的,相对也就最贵,北地人家的主食还是以这些五谷为主,理所应当,新兵营的主食也是如此,田任丘沉吟道,“或可再加一味杂粮粥,煮得稀些,多加小米,也能养胃,看起来也更好看。”

“大人说得是!”

这都是小事,刘克静和孟宽自不会拂了田任丘的意,当下都是满口答应,刘克静又道,“如此不妨再买些糖回来,买地的米汤都是调了白糖在里头的,溜边儿最是好滋味,饭后来一碗,不大不小也算是个甜点心了。”

田任丘知道京城的糖价,和买地相差不算太大,这几年都是被打下来了,尤其是现在买地拿下了南洋,自不会缺糖,当下也是点头笑道,“看来你是早已想着了,只是不好出口,也不必如此谨慎,有什么事你可直接和孟宽说去,这不算跋扈。”

按买地的规矩,士兵对伙食有意见,是要通过上官去告知后勤的,刘克静若是直接找孟宽,两下是有些不好看,且似乎也有自专的嫌疑,因此,即便是添一道菜的小事,他也是谨慎地等到田任丘来视察时才提出,直到田任丘为他松绑,再三推辞不过,方才应下。又道,“如此,我们主食供应,品类也和买地是差不多了,都有两味:谷子一味,麦子一味。只不过买地供的是杂粮饭和杂面馒头,我们才刚开始,便退一步,杂粮粥和窝窝头罢了。”

这是把杂粮粥算了两遍了,也是为了朝廷颜面,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