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672. 棕榈果采实收 占城港.范老实 范老实的……(2 / 3)

加入书签

场找到了更多的归属感,也变得悠然自得了起来,在范家人面前,底气也要比之前更足了——在此之前,他们总有些外来户的惶惑,什么事情都不敢出头,便是和土人妇女,都不敢有丝毫的口角哩。现在,他们连笑声都比之前要大得多了,自然干起活来也更加卖力,“大小子总算懂事些,我们家不能叫他丢人罢!”

教头终归是少数,林场内其他的工人,这会儿也不分伐木工和植树工了,都来帮忙熬制棕榈油——按照土人的做法,棕榈油摘下来之后,要先从果束中把果实取下,再剥去外壳,把捣碎了的果肉、果仁一起,放到锅中去煮,煮过之后再榨,不过,如此得出的棕榈油杂质不少,一看就知道是劣油,便是南洋城里的富人也是不太要吃它的,更不是买地现在卖得极好的那种炸油。

买活军的做法呢,说起来就要废柴火一些了,他们是连果束一起,先去蒸煮,蒸煮过后,果实便会自然脱落,再撇去茎干不要,把果实再蒸一次,这一次蒸煮时,换一个锅,锅里有扇叶状的搅拌片,一边煮,一边用人力或者畜力带动搅拌片旋转,果实便被打得烂糊糊的,第一道油就这样做出来了。

第一道油会过一遍筛,过筛后,余下的油糊糊还能再压榨一道,把两道油混合在一起,就是原油了,这样的原油是棕色的,对土人来说,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好油了,但对买活军来说,却还不足够。在买活军这里,原油要送到占城港,再经过占城港送到鸡笼岛去,买活军在那里有一个炼油厂,能把原油进行二次分离。

在二次分离之后,硬质油会被分离出来,可以做肥皂(所以买活军的肥皂很便宜,远比敏朝要廉价得多)、润滑油等等,也可以任其凝结储存,需要的时候化开炒菜吃,只是会有点儿怪味罢了——而硬质油分离出去之后,留下的软质油,才是买地到处都有得卖的炸油。

“所以,这些年来,买地的炸物风味是越来越好了,因为一开始,炼油厂没造起来的时候,大家用的只是过筛数次的原油,到底物性还不是最适合做炸油的,现在的软质油做炸油,当真是好,一天内反复的炸,油味也不会发苦,且依旧清澈。”

张阿定等人,把林场制的第一批原油送到占城港后,回来时就带了一大罐炸油,请大家吃炸物——炸鸡是不敢想的了,这得炸多少才够大家分的?主要是炸年糕、炸木薯饼,还有炸芭蕉、炸土豆、炸饭团、炸红薯饼……用这些便宜的主食做成炸物,浇糖浆来吃。大家可以放量吃——管够,也算是酬劳第一次采收棕榈果的兵荒马乱了。

虽说难题多,但卖原油的收入如何?只看东家的脸色,便知道是不低的了,大家的心情也都不错,汉人移民这里,大人们嘴角挑着,矜持地小口咬着炸糕,不时交换一个眼色,小孩儿则吃得满嘴流油,和土人一样欣喜若狂,流露着不可置信——这样敞开了吃,满嘴流油的吃炸物,不论是土人还是孩子们,都是做梦也不敢想的。甚至很多土人压根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做法叫做‘炸’,他们最多是吃烤物,能有炒菜都算是非常富裕的了,因为炒菜需要铁锅,这对于很多土人部落来说,完全是不可能拥有的东西。

香啊!怎么不香呢?但凡是个人,没有不爱吃油的,这东西和糖一样,香得是不讲道理的,更何况是在油里充分地吸饱了,疏松多孔的年糕,再浇上熬得热腾腾的红糖浆?

这味道对于味蕾的冲击简直是霸道的,一拳就打进了脑海深处,叫人吃过一次就再也忘不了,有些土人甚至吃着吃着哭了起来——他们没有办法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了,因为信仰知识教,他们居然能享受到这样的美味,毫无疑问,在这一刻他们已经走得比多少祖先都要更高得多了!

哪怕是汉人们,吃着这样的点心,心里也不乏震动,不年不节,只是为了庆祝一下棕榈果的丰收,就把油锅从早开到了晚……

自然,他们也知道,这样做的花费比在老家少多了,所以不能说东家浪费。只是正因为如此,心中才更是五味杂陈——越是看着东家那种司空见惯的神色,心里便越是说不出的翻腾:张阿定这些东家,还有来蹭饭的张安等人,对于这些炸物也只是浅尝辄止,他们彼此谈笑着,回忆的却是在买地吃炸鸡的事情——在买地,炸物是常见的,甚至还有炸鸡这样的东西,随意廉价的出售,东家这些没有什么根基,必须到南洋来闯荡的年轻人,也能时而吃上一两次的!

这是什么样的生活啊?就是在敬州城里,能过上这种日子的人又有多少呢?如果说,范老实他们从前消息闭塞,不知道买地的百姓过的是这样的日子,可族里、州县里总不会都是他们这样闭塞的人吧?范老实他们现在会读报纸了,便是知道,读报的人,耳目的灵通根本是不识字的人完全无法想象的。要说之前敬州没人知道买活军的日子这么好,他们自己都不相信。

既然知道,那……那之前买活军来的时候,如何还说着要打买活军?

在买活军治下,连他们这些罪民,在偏僻的南洋都能过这样的日子,华夏本土的百姓呢?日子岂不是只有更好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