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登基大典(1 / 2)

加入书签

白驹过隙,转眼,下月十七已至。

今日,便是陵阳的登基大典。

礼监立于太和殿石阶前,手持黄丝编织鸣鞭,鞭梢涂蜡,三声鞭动,响彻云霄。

“肃——”

“上祭宗祠。”

群臣王侯依官爵大小不同分列而站,乐悬从制。太和殿以东铺设黑金鹊枝龙纹地毯延数十米,陵阳身着冕服,十二旒珠琅华垂落,叮铃作响,玄黑烈阳章纹祥云外袍配下以朱色。玉笄插于发髻之中,在颌下系结,两侧丝带垂加珠玉,英姿俊朗,耀眼灼目,步伐锵然稳券,帝王威仪尽显。

礼官将遗诏置于黄案,王,侯率先跟随至太和门,三品官员以上随行,其余以下官集午门外。

“鸣钟——”

陵阳上香拜礼,接过水瓢注入水线龙脉。陵国以水为尊,水流不息,国运昌隆。内大臣三排而立,侍卫护守在外,正、少詹事立东檐下。

祭祀完天地宗社,便至太和殿,陵阳登上龙椅。

“跪——”

“万岁。”

“万岁。”

“万万岁。”

二月十七,太子陵阳承先帝遗诏即皇帝位,是为建南帝,以次年为建南元年。新帝登基,大赦天下。

郁南仰视着上首君王,以臣子对新帝的眼光审视,陵阳都是位出类拔萃的君主,杀伐果断却不偏视,求变革新从不自锢,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令她忠诚,使她仰慕,喜欢他几乎毫无疑问。

他教她为官之道,教她保护自己,支持她的一切想法,更从不因为她是女子就多加束缚,会认真对待她说的每一个字,她不喜欢下跪,他就在天下面前免除她的跪拜之礼,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用尽心思给她准备新船,会为她在山壁造秋千,很多时候,他都近乎在低声下气的迁就她。

如果她只是陵国和田村的郁南,她一定会答应他,可惜,她不是。

她在现代有爸妈,还有最疼爱她把她辛苦养大的外公,失去哪一方都会痛不欲生,可人生哪来两得全。

郁南坐在石壁上,一言不发的望着落日西沉。

“郁大人。”

郁南没有回头,魏三英扶着刀的手顿了顿,坐在了她的旁边,两人隔着一人的距离。

“魏大人怎么会来此处?”郁南轻轻问。

魏三英沉默了许久,郁南也不意外,他向来沉默寡言,她问,也只是随口而已,并没有一定要得到答案。

“这里,是她跳海的地方。”

“你的未婚妻?”郁南有所耳闻。

魏三英点点头。

“你喜欢她?”郁南琢磨不透他的神色,如果是喜欢,怎么会如此平静,可若不喜欢,却又会时常来她跳海的地方驻足。

“我和她没见过面。”

所以,又谈何喜欢与否呢?

郁南讶异,觉得十分的难以想象,却又想起这是古代,也就沉默不语。

两人之间又恢复沉默,直到落日最后的一丝余晖也消失在海平面,魏三英才又开口。

“郁大人。”

“我虽不知道你和陛下之间出了什么问题,但我想说,与其踌躇不前,不如凡事顺心而为,说不定就会得到答案。”

“他让你来说的?”

“不是。”魏三英起身,走了几步忽然回过头,道:“也许你觉得是难题,放到陛下那里。”

“什么都不是。”

什么都不是吗?

郁南扶着石壁小心站起身,对着走远的魏三英扬声道: “不论如何,谢过魏大人。”

魏三英脚步不停,背影转眼便消失不见。

郁南回了外府,还未进门,便被一群穿着喜气的媒婆你一言我一语的围在了正中央。

“郁大人,民妇人是绸缎庄王富绅家的,府上公子长的也称得上仪表堂堂,与大人外貌合宜,算的良配。”还未说完,便被一个脸圆衣着更为精致的妇人挤到一边。

“大人,我家是伯爵府二公子,去岁便中进士,前途大有可为,与大人能说至一处,举案齐眉才好。”

“去去去,大人乃一品重臣,区区一个进士还说什么举案齐眉,真真笑掉大牙,还是找个富庶之家让大人无后顾之忧才好!”

郁南被热络围着,前进不得后退也难,看了同样被困住一脸着急的春桃夏竹一眼,脸上表情便更加僵硬,欲哭不笑。

她怎么不知,竟这么多人关心她的亲事,昨日回绝了一波今日却还有?

郁南正想法子推拒打发了她们,就见一个书生艰难费力的划着竹筏,在她面前停下,理了理衣襟,恭敬作揖:“郁大人,小生一心仰慕大人,自知才学不配,可奈何情不由己,恐终身遗憾,今番自不量力毛遂自荐,若大人允准,小生必倾尽一生,珍之重之。”

这一番话可谓发自肺腑,可此刻却不亚于推波助澜,那些媒婆更热情高涨,卖力的向郁南从长相家世到某某与她曾去过同一家茶馆缘分天成全方位进行推销。

推推搡搡间扑通一声有人跌下海去,围堵的那些媒婆却还不肯罢休,郁南面色骤然变冷:

“来人!”

“是!”

带刀侍卫一出,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