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姨妈巾和陶器(2 / 2)

加入书签

焰燃烧殆尽,连秋已经收集了三个筐。

用树枝拨弄开灰白色还冒着红色火星的余烬,连秋看到了火堆里黑色的成品。

看着天色已晚,连秋也没有等它们自然冷却,直接用树枝夹着往小溪里滚动,和溪水接触的那一瞬间发出“呲”的一声。

过了一会,估摸着温度差不多了,连秋伸手下水把它们捞出来。

制作的几十个陶器里,大一点的比如罐子都碎了,小些的杯子和碗也大多留有一些裂缝。

好消息是它们大多数都产生了质变,除了极少数的几个还顽强保留着黄色能看出原料的外形,其他的都是偏向黑色的红。

坏消息是能保持完整的只有一个碗和一个碗口大小的碟子,连秋珍而重之的把两个宝贝单独放在一个小筐,其余部分填满了干草和树叶生怕它们有什么闪失。

其余的连秋也没有嫌弃。

虽然不记得陶器制作的原理,但做饭搞发酵的时候不是常有把之前做好的加在新做的里面吗。还有穿越里常说的骨瓷,好像就是瓷器里加骨头粉。

连秋不知道有用没用,但肯定没坏处就是了。她打算把这些产生变化的碎片带回去砸碎成粉,加在下一次制作的陶土里。

除了这样的玄学行为,走在路上的连秋还积极进行反思,想着唯二成品和其他同类之间制作过程的不同。

到山洞的时候,连秋总结出经验,可能陶器表面打磨光滑更有利于成型。

做那两个的时候,她少女心发作特意拿旁边剥了树皮的圆棍把表面打磨了下,还画了简陋的花纹。

下次试试。

还没等到下次尝试,把小筐用藤蔓捆起来带回山洞的连秋在当天夜里迎来了又一次连绵的风雨。

为鸽子汤感动的泪眼婆娑的连秋骂了一声淦,第二天迎着透过门板空隙的光亮开始了姨妈巾制作日常。

连秋也知道了毛绒绒树皮的用法。

草木灰,火堆就有,包裹草木灰的外皮,前方的“黄软软”树皮已经早就准备好了,她缺的就是把树皮连接起来的东西。

一根根把毛绒绒树皮抽出,连秋捏着它们像捏针一样把它们穿过黄软软的外皮。

可惜的是,这些针并不像现代社会里的同伴那样坚强,失败了一次又一次的连秋只能试图先让它们穿过一层。

依然失败多成功少的连秋眼见得已经快到正午,被打击的心烦气躁的她把东西一放,仰身躺在床铺,不知不觉睡着了。

而等她被饿醒,吃完饭补充体力后,当然是…继续啊,不然还能怎么样。

这次她进化了一点点,从树枝上用指甲剥下一条树皮,把外层的灰色部分分开,剩下里面还泛着青色的,这个硬度就刚刚好。

用它戳开小洞,然后再用树皮上的细丝穿过去打结系紧就可以封边了。

连秋舒了口气,做得多了也越来越熟练,明明第一个姨妈巾花了大半天,到晚上的时候已经做了十个。

把它们妥帖放好后,连秋并没有就此放心,她开始考虑继续改进工艺的事,毕竟这花的时间也太长了。

从这事上,连秋也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

她缺少工具。

她缺少的工具太多太多,只能紧着需求来。

现在她最需要的是针线。

线的话,树皮的毛打结系在一起勉强可以用,连秋还有点别的想法,一般常见的线,原料是棉花和羊毛。

棉花她不知道,羊毛因为穿越的流行,作为穿越女军事素养的体现,都会提一笔。

大概是洗干净上面的油脂,去油她手边能用的就是草木灰,然后晾干净拉长使劲拧紧。

这个时候就非常想念山壁那边的小羊羔。

另一个是针,钢铁做的针就算了,历史课说过的骨针还是可以考虑的。

刚好之前吃得兔子骨头还在,连秋打开门就着雨水把骨头洗干净,随意找了一根放在平滑的石头上打磨。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安澜 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